2025年07月22日,由“科技评估标准化试点项目”承担单位江苏华商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组织专家,对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国矿业大学等单位完成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分子标志物研究及诊疗新技术临床实践”项目进行评价。
评价专家委员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26号)文件、GB/T44731-2024等有关规定,本着分类评估、系统性、定性定量相结合、可溯源的评估原则,按照必要的程序,采用远程会议评价方式,全面评价科技成果的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等内容,以及对该成果的技术创新度、技术成熟度、技术先进度进行评估分级,评估结论如下:
1.提供评价的技术文件资料齐全、完整、真实可靠,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2.该项目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发现,ANGPTL4、Ang-2、PlGF、VEGF-A和IL-8可以作为视网膜血管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分子标志物,对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早期预警、精准诊断、预后评估和疗效预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这些关键的细胞因子,为开发新的靶向药物和治疗策略提供了坚实的研究基础。
3.该项目通过 SACom算法突破复杂血管分割瓶颈(解决多尺度特征错位、细小血管漏分割等难题),为AI辅助诊断提供核心技术支持;构建的分级筛查网络(社区初筛→AI预分析→专家远程复核)缩短专家阅片时间,显著提升诊断效率,结合超广角成像技术降低视网膜周边病变的漏诊率;基于EDC系统实现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远程动态管理及主动干预,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对DR早期防控与防盲工作具有实质性贡献。
4.围绕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技术,结合机械工程学、材料学和生物医学等基础学科,该项目构建了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高照明光源吊顶灯的使用方法,提出了低光强度3D平视手术的应用,扩展了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的应用方式,优化了巩膜切口封闭技术和角膜保护技术,从而探索了构建更微创、更高效、更经济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微创治疗新模式。
5.技术创新度3级;技术成熟度9级;技术先进度5级。
综上所述,评价专家委员会认为“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分子标志物研究及诊疗新技术临床实践”具有一定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评价委员会成员一致同意该科技成果通过评价。
本次评价专家委员会由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栾洁主任医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孙涛主任医师、徐州市肿瘤医院唐春舟副主任医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王雷主任医师、徐州市中心医院张震主任医师等专家组成。

(远程会议-评估项目组和咨询专家截屏)
来源:江苏华商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